国外文学

和合文化理念下社区教育的新思考 

来源:国外文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2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文化内核,和合精神是我国千百年来一直追寻的理想境界。和合文化理念具有接受差别、消除冲突、注重整体的特性,将和合文化理念运用到教育领域,可以增加教育的多元性、和谐性和统一性。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传统文化的集体学习中,首次提出“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十八大召开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提到和合文化与理念,有效推进了此理念的落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和合文化对于和谐社会构建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价值,亦是提高人民思想政治觉悟、道德观念、文明文化素养及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社区教育具有对象广泛且集聚的特点,需要社区开发共享教学资源,灵活转变教学形式,从而满足社区居民的个性化、差异化教育需要,增强社区服务水平。我国社区教育在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社区的重要性及时展现。但是,现阶段我国社区教育发展依然存在一些不足,社区教育方式方法有些已经不合时宜,需要重新进行教育定位以及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强调,要“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四中全会提出的这一重要要求,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指明了方向,必须贯彻落到制度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因此研究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并结合和合文化理念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对促进社区教育创新发展与形成中国特色国家治理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和合文化理念概述

(一)和合文化的内涵

和合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字见之于甲骨文,现代意义为和谐,和也是哲学思想中比较重要的概念;“合”字见之于金文,意为上下唇合拢。“和合”二字合体联用,源于《国语·郑语》《史记·五帝本纪》《灵芝庆寿·第一折》与《国语·郑语》等文献,老子、孔子、先秦诸子与墨子等学者均对“和合”二字进行深刻阐释,《尚书》中的“和”是指对社会、人际关系诸多冲突的处理,“合”指相合、符合。“和合”经历千年嬗变,最终将儒佛道融合于一体,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与个性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5 000年历史,一直传承和谐、和平、和睦的发展理念。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与人为善、以和为贵理念已深入人心,深耕于每个中国人精神之中,深刻反映在中国人行为之上”。这句话不仅是中华和合文化的涵义体现,还阐明了其历史传承脉络。回顾中华民族历史,和合文化一直体现在每一阶段发展特征以及每一个中华儿女身上,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内容。[2]

和合文化内涵主要可从四个方面阐释。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二是协和万邦的国际观,三是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四是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和合文化重视建立和谐的交际环境,井然的秩序环境,从而达成良好的社会关系。由此而见,和合文化既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二)和合文化的主要特征

和合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悠长的思想体系,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内涵;作为一种综合性能较强的思想文化体系,和合文化囊括差分、冲突、融合与整合四大维度,也由此凸显以下三方面特征:

1.接受差别,体现多元

和合文化最显著特点是接受差别,体现多元。这一特征主要反映自然界中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道理。从万物发展规律中可体现和合的特征是求同存异,坚持完全亲和,达到和谐统一境界。

2.消除冲突,体现和谐

和谐是矛盾运动所处的一种特殊状态。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相互协调统一于一体,和谐意味矛盾没有主次,双方都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这种状态正是我们社会矛盾的理想状态。消除冲突,是对已有破坏结构的方式进行分析与转换,将冲突推上更高境界,充分体现和合文化之存在价值。

3.注重整体,体现统一

上一篇:《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十部”应征书目(十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