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学

寻求信息偶遇研究的突破基于近年来国内外信息 

来源:国外文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8

1 研究背景

在信息丰富的环境下,信息偶遇不仅已成为跨学科信息查寻中的常见现象,更逐渐成为用户信息获取的途径之一。近20多年来,国外和国内学者纷纷对偶遇式信息行为进行现象探索和理论构建,逐渐构建起与信息行为理论密切联系的信息偶遇理论体系。然而,信息偶遇研究发展到现阶段,图书情报领域学者已不止一次提出,该领域的发展已面临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的瓶颈[1-2]。为此,本研究拟通过知识图谱的方法对20余年来(1995—2019年)国内外信息偶遇研究进行梳理,形成信息偶遇研究的发展历史、学科概貌、内容体系与发展趋势,着重从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节点、研究内容、跨学科性等方面探索演化轨迹与未来的发展路径,从而寻求当前发展的突破。

2 方法与数据

本研究以国外、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信息偶遇”主题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及相关引文数据为研究与分析对象,采用文献计量相关方法,借助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和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及其自带的NetDraw绘制“信息偶遇”关键词共现网络,通过CiteSpace绘制信息偶遇的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文献同被引聚类图谱。

在数据来源方面,国外期刊论文及其引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下文简称为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SCIE、SSCI、A&HCI为数据来源,国外学位论文以Proquest PQDT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下文简称为PQDT)为数据来源;国内论文以中国知网(下文简称为CNKI)、万方、中国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为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数据来源,引文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下文简称为CSSCI)为数据来源。

在检索词选择方面,本研究参考姜婷婷等总结的信息偶遇相关术语作为初始检索词[1],以检索文献中新增术语为补充检索词,在中外文各数据库进行迭代检索。获取数据集后对其进行人工清洗,剔除与信息偶遇行为研究不相关文献与重复文献,形成4个数据集,分别是:国外信息偶遇学术论文数据集(174条)、国外来源论文引文数据集(6 249条)、国内信息偶遇学术论文数据集(129条)和国内来源论文引文数据集(387条),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偶遇学术论文数据来源数据集来源数据库类 型数量时间跨度(年)国外学术论文数据集SCIE、SSCI、A&HCI期刊论文—2019PQDT学位论文—2018合 计174国外来源论文引文数据集SCIE、SSCI、A&HCI期刊论文6 —2019国内学术论文数据集CNKI期刊论文、学位论文—2019万 方期刊论文、学位论文—2019CSSCI期刊论文—2019中国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期刊论文、学位论文—2019去重后合计129国内来源论文引文数据集CSSCI—2019

3 结 果

3.1 文献分布概貌

3.1.1 时间分布

学术论文数量的时序变化是衡量学科领域发展轨迹的重要指标,对评价该领域所处的阶段、预测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按照文献出版时间对国内外信息偶遇主题学术论文进行计量分析,论文数量的年代分布情况见图1。

如图1所示,国外最早的研究是Erdelez S在1995年发表的关于信息偶遇研究的论文[3]。而在国内,最早的研究则于2005年在中国台湾地区发表[4],可见国内研究起始时间比国外晚了整整10年。1995—2009年间国外该主题年均发文量为5篇以下,从2010年起有较明显的增长,2011年增长至1年12篇,之后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19年国外年均发文量已达到26篇。2012年以前,国内年均发文量在5篇以下,2013年1年发表论文数量已达14篇,虽然2016年发文数量较少,但2013年之后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8年1年发文量超过25篇。由此可见,自2010年开始信息偶遇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至今形成较高的热度和明显的研究趋势。

3.1.2 学科分布

学术论文的学科分布方面,收藏国外论文的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PQDT学位论文数据库对于文献学科的标注均存在交叉与跨学科标注的现象。鉴于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与PQDT数据库对于学科标注类别并不统一,作者对两个数据库中相同学科进行合并归类,再按学科类目进行统计,论文量≥4的15个学科类别如图2所示。

从图2可见,国外学术论文中属于图书情报学领域的论文最多,占54.02%,属于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领域的论文数量排第二,占41.38%。值得注意的是,由于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对于计算机科学相关学科的分类细分为: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控制论、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方法、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5大类。如果将计算机科学相关的5类合并计算,则属于计算机科学相关学科的论文数量最多,占59.20%。

上一篇:公众参与档案工作研究国外实践特点与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