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学

现在的文学作品大多有一个外国母亲 

来源:国外文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20

现在的文学作品很多,简直是浩如烟海。每年出版的小说数量以万计数,同质化现象严重,但并不妨碍出版。综合来看,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外国母亲。


就拿小说来说吧,文学的主流是小说,小说已经代替了散文稳坐文学大厅第一把交椅。只要是有名气的作家写出的小说都或多或少带有借鉴外国文学的成分,并非他自己不想保持文学传统,而是不得已而为之。文学是没有国界的,谁都可以写,谁都可以发表,并不会因为国界不同而分出上下高低。鲁迅先生提倡的“拿来主义”被很多人奉行圭臬,以为借鉴才是走捷径,才会让自己的作品上一个大的档次。当然还有客观因素就是想获得外国文学奖,就要依照外国人的阅读习惯来,借鉴外国作家的创作风格写自己事情。就好比江西诗派的黄庭坚倡导的“夺胎换骨”创作方法一样,用别人的语言叙述自己的故事。当然,现在的作家不傻,不会全盘借鉴和吸收,而是要多读外国作家的小说,然后混杂在一起,融为一炉,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莫言的小说有魔幻现实主义和黑色幽默的东西,还有解构主义和荒诞派的东西,算是杂糅到一起了,加上他的地域化独特叙述,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那么,他肯定读过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等著作,当然阅读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很多其他风格的作品,在写作实践中吸收借鉴,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果他按照赵树理那种写法,可能就获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了。还有马原的写法,也有着对外国荒诞派作品、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一些借鉴,张炜的作品有着对外国史诗性作品的借鉴,贾平凹就不用说了,看似行文老实,但还是借鉴了外国后现代的一些东西,既通俗又可笑,还带有浓郁的地域特点。


散文的发展也是如此,受了诗歌的影响,总是想创新,结果很多都借鉴了外国随笔的特点,作品不少,真诚之作不多。还有考据式的散文又出现了大兴,不知道是不是作家观察生活的视角受到了限制的缘故。

诗歌更是如此,实验性的多,让人读懂的越来越少,以至于诗人成了被人奚落的代名词。

外国作品充当了国内作品的母亲角色,哺育了一部又一部国内作品。其实,在文革之后,国外书籍缺乏,很多作家根本读不到外国文学作品,一旦读到了就要得风气之先,想方设法借鉴过来,让国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其实只是最早的模仿者,并非独创。很多作家都不喜欢自己早期的作品因为里面有着太多模仿的痕迹,不像后来的作品,已经不见模仿痕迹了,变成自己的东西了。


作家想获得国际大奖不是不可以,也不是不能模仿外国作品,或许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民族的作品很多都是需要深究的,并非一无是处,也并非在国际化浪潮中大大落伍。有人认为《卖油郎独占花魁》就有着解构主义风格,而李商隐的诗又有着朦胧诗派的影子。当然,作家们并不傻,也早就从古典文学作品中吸收营养了。只是,体制的原因或者是资本介入的原因,让更多的人只看到了名利,而忽略了文学滋养精神的作用,以至于出现阅读贫乏、阅读碎片化倾向,一旦看到借鉴了外国文学作品的东西出现,就觉得很新鲜,其实早就存在了,只不过被一些作家化用了而已。毕竟,外国文学作品有着冲破体制的因素,有着革命性的进展,而对于本国文学,作家们就只能借鉴了,其他的革新似乎无从谈起。

上一篇:陈残云与《香飘四季》:广东红色文学“南国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