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学

民心相通,文学为桥——写在“一带一路”文学 

来源:国外文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17

光明日报记者 刘江伟

9月7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发起的“一带一路”文学联盟成立,中国文学“走出去”向前迈了一大步。

文学联盟一经提出,应者云集。希腊、巴基斯坦、韩国、日本、泰国、俄罗斯、捷克、阿根廷、智利等35个国家的30个具有影响力的文学组织和19位各国有代表性的文学家、翻译家作为联盟创始会员加入。

“文学永恒的主题是友谊,是合作,是人心。正如古老的丝绸之路,为中华文明打开了和世界不同文明对话的窗口。‘一带一路'文学联盟正是一个把我们多边和双边交流聚合起来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能够为各国文学的繁荣发展做更多的事情。”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如是说。

  “是对文学共同的追求,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些年,铁凝接待过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作家朋友。2014年,她在北京接待了泰国公主诗琳通。诗琳通对中国当代文学非常热爱,翻译了王安忆、池莉等一批中国女作家的作品,其中也包括铁凝的小说《永远有多远》。诗琳通对她说:“读了你的《永远有多远》后,我在泰国修了一条北京胡同,我还要让泰国人尝尝北京小肚。”

铁凝和作家同行也到访过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很多作家成为知心朋友。2018年,中国作协在埃及举办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文学论坛”,中国作家与阿莱·阿卜杜·哈迪、阿拉·阿斯旺尼等阿拉伯国家的作家朋友们,同台切磋、广泛交流、深入研讨,签署了《开罗共识》等文件。

自2008年以来,中国作协与韩国、日本连续举办了四届中韩日东亚文学论坛,不管是在首尔、东京,还是在北京、青岛,作家们畅谈文学、促膝谈心,相互了解越来越深入。

“是对文学共同的追求,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与各国作家的交流中,铁凝深切感受到,大家都有进一步加强国际文学交流与合作的良好愿望,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大的平台来为文学做更多实实在在的事情。

“一带一路”文学联盟应运而生了。

民心相通,文学为桥。“一带一路”文学联盟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宗旨,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繁荣共进,深入开展对话交流和创新合作,推动各国文学进一步繁荣发展。

“文学联盟的成立,是文学丝路上一个新的起点。我们相信,中国文学同世界文学在丝路上的相逢和交汇,将为人类的未来碰撞出绚丽的灵感、创造出无穷的可能。”铁凝说。

  “借助‘一带一路'文学联盟,看到世界文化多样性”

“互相滋养,共同绽放。”这是各国作家对“一带一路”文学联盟的共同期待。

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作家黑井千次回忆说,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于1956年,同年首次派遣了日本作家访华团。自1961年起开始接待中国作家代表团,这样的互访交流一直延续至今。

新冠肺炎疫情阻隔了人们的行动,但无法抵挡心灵间的交流。他希望“一带一路”文学联盟,能够在此艰难的时刻,开拓世界文学交流的新领域,关注和挖掘那些被埋没的优秀作品与尚未得到世人瞩目的作家。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上,如果独自前行,必然行而不远;互相理解、努力合作,将提供阔步前行的充分空间。”尼泊尔学院院长耿加·普拉萨德·乌普雷蒂认为,“一带一路”文学联盟就是这样一个恰如其分的舞台,会令每个人彼此靠得更近。

他说,在“一带一路”这个大家庭里,通过不同学术机构间的相互理解,建立“一带一路”文学联盟,这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希望联盟成员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分享交流,保持和发展我们的文化特性”。

“我一直坚信,如果一个人只懂一种语言、只知道一种文化和一类文学,就不会读懂大千世界。”北马其顿作家冯海城把“一带一路”文学联盟比作眼睛,“人需要两只眼睛才能看到三维事物,而世界人民需要借助文学联盟,看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新加坡作家尤今认为,“一带一路”文学联盟就像一个同心圆,象征着团结、标志着力量,是横跨国际的一座非常美丽的文学桥梁。

  “感知各国活跃生动的当代文学面貌”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近年来,中国作协努力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举办了“中国-湄公河国家文学论坛”“文学助力文明对话座谈会”“中法文学论坛”“中巴文学论坛”,成立了“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向世界读者介绍中国文学,加深各国人民的彼此理解和情谊。

上一篇:高圆圆守初心有担当L回眸一笑百媚生,济宁摄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