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学》
今日(12月7日),第四届全国文学名刊专家论坛暨2021年四川省文学期刊联盟年会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巴金文学院开幕。
活动现场
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四川文学》执行主编罗伟章等四川省内专家,以及《当代》副主编石一枫、《收获》编辑部主任吴越、《中篇小说选刊》副主编刘晓闽、《散文选刊》主编葛一敏等省外名刊专家,围绕“作家的个人经验与时代视野”“文学批评的公信力”“面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作家如何对此进行文学表达”等议题展开讨论。
主编发声:文学评论一个劲儿鼓吹,睁着眼睛说瞎话!
讨论中,名刊专家们直面现实,对当下文学创作现状,进行了深刻的自剖和大胆的批判。
《四川文学》执行主编罗伟章说,没有个人经验的写作是毫无意义的,没有光彩的,但如果只写自己,又不表达时代,没有抵达时代本质的追求和愿望,这种写作也不会呈现价值和追求。
谈到文学批评的公信力,罗伟章认为,现今的批评越来越丧失了公信力,缺乏对文本的感受能力,他主张编辑们勇敢发声,因为编发本身就是一种文学批评,编辑有那么强的感受能力,都有自己的编辑文学主张,编辑大胆说出来,甚至会比很多批评家说得更到位。
而面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作家如何对此进行文学表达”这样的议题,罗伟章则认为,有切身感触的优秀作品确实少,过去的写作总是重复、雷同,新闻化、事件化,没有深入文学中进行深度的表达。
接着,《黄河》主编黄风直言不讳提出当下文学批评的问题:“现在的一些文学评论一个劲儿鼓吹,连小学生都读出很差,但是评论睁着眼睛说瞎话。差作品就是差作品,评论总是把差的说成好的,把臭的说成香的,唯利是图,说白了,一些评论就是拿钱买来的,为情为名为利却不为民,我们不需要这样的文学批评!”
《山西文学》主编鲁顺民表示赞同,批评家是有批评精神的,“我见过好多评论,明明就是语言不好,批评家却说这个语言不好是作者故意而为之,人物形象也是故意扁平化,一味夸奖,批评家的地位没有确立起来,根子上批评家没有把自己当成批评家来看问题。”
文学批评如何建立公信力?《广西文学》副主编冯艳冰认为,批评首先必须是真诚的,比如,鲁迅一直在战斗,他是最深情的,他的批评是真诚、客观、直接的,说话必须是真诚的才会有力量。
《青年作家》副主编卢一萍谈到,当下很大一部分作家没有时代感,创作和时代没有关系,导致反应的时代是虚构层面的时代,这是一个大问题,如何反应时代,的确是一个作家应该思考的问题,“作家们好像已经缺乏思考的能力,我编的作品存在这一问题,我自身也存在这一的问题。”
卢一萍说自己昨天刚编完一篇作家余华的访谈,余华的一句话给他留下印象,大意就是评论家从来没有试图去理解一部作品,永远在盯着一个作家,其实作家是不重要的,作家永远站在作品后面。“批评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批评的存在好像对文学没有产生什么作用,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其实就是公信力本身的丧失。批评没有了批评的功能,和编辑本身也有关系,很少有刊物能够容纳一篇真正批评的文章,真正的文学批评声音都承受不了,那么文学也是可疑的。”
观点:作家要往前走一小步,就是文学的一大步
巴金曾创办《收获》杂志,今日,《收获》编辑部主任吴越第一次到巴金文学院,她说自己来到此地格外亲切,就像来朝拜。
吴越说,来到四川就要谈一谈四川作家,她举了一个例子:
2016年,《收获》收到了一部长篇小说,“开头写得怪怪的——一个叫阿果的女孩,脚底板扎了一根刺。那是在行军队伍中,解放军解放大西南的时候,浩浩荡荡一批人,阿果是当地贵族,也在队伍中,刚刚打仗脚底板就扎了一根刺,说自己受伤了。”吴越介绍,这部小说叫《西南边》,作者是彝族作家冯良,作者把大凉山少数民族几十年发生的深刻变迁写了出来,小说发表就立刻引起了震动,有在国外顶尖高校的当代彝族青年,根据他们研究课题和学科背景,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社科类刊物上。
上一篇:艺术|歌唱家向文学的致敬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