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学》
当前,世界很多地区特别是中国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目前推动食用菌产业的科学投入不足以确保产业的成功,食用菌生产技术、信息来源等还比较分散,不足以支持食用菌消费的可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情报信息方面,由于食用菌的信息来源分散、分布范围广,没有如其它学科一样建立专业的数据库信息检索方式[1],许多食用菌科研和从业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询文献,得到的也只是模糊的信息,费时费力还得不到准确的结果。国外在食用菌栽培和工厂化生产方面也有许多先进的经验,美、日、韩、英、法等国家在食用菌科研生产和加工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国外的先进经验和食用菌科研文献资料对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十分重要,但这些文献资料分散在多个学科的专业数据库中,查找检索十分困难,找到后也没有专业的准确翻译,这无形中加大了借鉴应用的难度。因此,亟需建立食用菌专业文献数据库并进行专业的翻译,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1 国内外食用菌文献数据库建设的现状
目前,国外有关食用菌的文献数据库多数都分散在农业、化学等领域的专业数据库中,如Web of Science、PubMed等[2],很少有针对食用菌学科的专业数据库。外文与食用菌相关的文献数据资源有很多,如ASP、AGRICOLA等,这些学术网站数据库可以提供大量的食用菌相关学术研究资料。
仅以美国为例,PubMed是最著名的免费Medline数据库,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生物信息技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建立,收录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 800多种生物医学期刊。仅以“edible fungi”或“mushroom”进行检索,就可以得到约1.4万条结果,见图1。
图1 PubMed数据库检索示例Fig.1 PubMed database retrieval example
另外,美国的SCI收录的各类学术期刊论文,其中就包含了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等多个与食用菌相关的学科领域;学术期刊集成全文数据库(Academic Search Premier,ASP)中有关于生物科学、医药学等与食用菌领域相关的学术期刊7 000多种;EBSCO Hospital Package是关于医学、生物医学的专业数据库;AGRICOLA数据库则是美国农业图书馆(NAL)、食品与营养信息中心(FNIC)、美国农业经济文献中心(AAEDC)等机构联合编辑的题录型数据库,收录了世界40多个文种的380余万条与农业相关的文献资料,其中有大量的菌类栽培、土壤和微生物方面的基础科学文献资料。
国内也存在这种现象,如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研建的“棉花数据库”、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的“特产科技文献数据库”等。各地方也建有各自的数据,如吉林农科院情报所的“大豆、玉米”资料数据库、辽宁农科院情报所研建的“辽宁省农业科研成果数据库”、福建农科院情报所研建的“台湾农业文献资料数据库”等几十个。呈现出各自为政,分散建设的局面,而这些数据库资源中也包含了大量的食用菌文献信息。这其中,以上海农业科学院建立的“食用菌文献数据库”最为专业,这也是我国在食用菌专业领域进行的有益探索。陈丽佩等[3]在上海农业科学院建立了中文的食用菌专业文献数据库,可以提供食用菌文献的作者、主题词等6种方式的组合检索,并自带ISO 7209标准格式的接口,可以与其它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共享;陈晓光等[4]对当前食(药)用菌的品种、分子生物学、文献资源等数据库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张洁等[5]报道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文献情报中心建立了“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光盘,收录约6 000种生物学相关学科的期刊文献,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食用菌相关文献资料。
2 外文食用菌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
2.1 提高我国食用菌科研水平的需要
虽然我国早已成了为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在食用菌科研领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如在世界范围内栽培的双孢菇,国内的科研生产与欧美等传统栽培双孢菇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回顾食用菌的发展,国外就是从双孢菇开始的,近代双孢菇的科学栽培、特别是工厂化栽培推动了欧美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日本、韩国等在椴木栽培香菇、金针菇加工保鲜技术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只是由于人工成本、环保等方面的限制,近年来产量有所下滑,但技术上还保持着先进性。而这些先进的食用菌科学研究成果,大量地存在于各种外文文献数据库中。由于国外十分重视最新科技成果的收集和整理,有专业的情报信息人员负责文献的整理、数据库录入等工作,因此会有大量最新的食用菌文献资料可供参考,这对提升我国食用菌科研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篇:他山之石国外庭审直播制度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