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学》
作者 / 应淇
编辑 / 金德路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世界是由海角和尖峰组成的,我们的弱视症使我们只能看到四处弥漫的薄薄迷雾而已。
合上书页前,时一不禁将这个句子颂读出声,出自费尔南多·佩索阿《惶然录》的第十二章,生活之奴。他想,庸碌的生活确实偶尔困住了他和周围的大多数人们,在重复单调的工作日常和过于喧嚣的网络信息里,每一次沉下心来的文学阅读,都是一次触碰海角与尖峰的出发。
时一在大学期间就喜欢阅读文学类书目,他觉得赚钱的实用知识和深刻的虚构体验可以同时从书本中获得,人总是要追求一些超越性。上世纪80年代的工厂里,还经常有工人捧着萨特的哲学小说阅读。
不难发现,年复一年,在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上,文学类甚至纯文学图书占去了一大半,常年霸榜的总有余华的《活着》。而“活着”的文学畅销书贡献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也是人类精神追求的一种指征,人文历史的一个窗口。
文学类畅销书的传播换代史,背后出版社和作者的商业轨迹,以及消费者对文学畅销书变与不变的消费需求,贯穿了“畅销书”概念的发展始末。
在互联网+对图书行业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文学何以畅销,或许也是一向与文学的厚重、深度相对,显得更加轻盈与碎片化的互联网应该思考的命题。
01 文学畅销书四十年
在新中国历史上,比较成熟的畅销书排行榜——开卷畅销书排行榜,出现在1998年。
但在此之前十多年,琼瑶爱情小说、金庸武侠小说、纪实文学作品、甚至朦胧诗集、西方哲学译著等,发行量之多,流行量之广,已经在实际意义上掀起了文学图书“畅销”的盛况。
80年代,莫言成为最耀眼的文学明星,他写出了长篇小说《红高粱》。随后不久,张艺谋翻拍的《红高粱》电影上映,红轿子、红盖头、红高粱,绚烂的美学语言为影片赢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莫言的小说也成了当时最热的畅销书。
而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也在1968年首次出版,这部厚重的文学作品长达100万字,登上书架同样畅销。值得一提的是,《平凡的世界》出版30余年,加印超过200次,总销量超过2000万册。
与此同时,整个80年代,“琼瑶热”未冷,“金庸热”又炽,先前通过报刊杂志等流入大陆后获得读者青睐的港台通俗文学,由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作在全国热播,繁荣至极,又进一步推动了原作小说的流行,销量惊人。
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交锋,大众阅读的热情不断被激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大众文化的崛起,图书出版进入多元化时期,畅销书也在这一阶段具备了基本雏形。在文学这个畅销门类上,有一个人起到了关键性转折作用。
1992年,华艺出版社出版了四卷一套的《王朔文集》,作品刚一问世就全国热销,也开启了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的先河。更重要的是,王朔要求出版社按版税的方式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付酬,此前作家只拿固定稿费,而王朔提倡的版税制,每卖出一本书,作家就能拿到一份酬劳。
于是,伴随着文坛的恢复与兴盛,接下来的90年代,现当代文学大放异彩。
首先是凭借《过把瘾》《编辑部的故事》等同名改编电视剧热播,王朔的小说作品持续畅销,1994年,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由华夏出版社出版,虽然在作家生前滞销,却在日后成为畅销经典,北大图书馆的借阅排行榜上,《平凡的世界》排第一,而《黄金时代》排第二。
莫言、苏童、贾平凹等作家也先后追逐,《丰乳肥臀》《妻妾成群》均引发热销,贾平凹的争议之作《废都》在出版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大约正版、盗版总销量加起来就达到1200万册之多。
而余华的《活着》自出版单行本以后,其销量之高,读者之众,在文学畅销榜上一直都是奇迹般的存在。在第13届作家富豪榜上,余华以1550万的版税收入,位列第二。《活着》作为一部纯文学作品,成为销量“皇冠”,且影响力神话保持至今。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书业的市场化和开放化,国外的文学畅销书不可避免地对国内市场产生影响。
200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推出了JK罗琳《哈利·波特》前三部的中译本,首印就达到了60万册,一年半时间,《哈利·波特》销售了7700万码洋,创下图书出版界的销售奇迹。之后,托尔金的《魔戒》系列又开启了魔幻文学的新篇章,在国内掀起热潮。
上一篇:东西问 陈若曦:女性角色为何能在海外华文文学
下一篇:没有了